近视在哪里流行,流行程度如何,何时开始流行

发表于2021-01-11 15:27:47 10 次查看 6.6评分

世界上高近视率的地区,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的较发达国家(下图黄色部分)。



亚洲地区,只有黄色区域的国家是高近视率的。

北朝鲜地区没有数据,蒙古国的近视率可能比较低。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唯一高近视率的国家。

流行程度如何


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毕业生(17-18岁)近视率在20%~40%;

在教育不发达的落后国家,年轻人近视率一般低于5%~10%。

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学毕业生(17-18岁)的近视率在80%-90%;随着近视的增加,患上近视的年龄也在下降。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近视度数加深也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多。除了普通近视,高度近视也开始流行。高度近视患病率10倍增长,比普通近视的增长率更高,意味着普通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的比例增加。



亚洲多个国家地区的普通近视和高度近视流行程度

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何时开始流行


来自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数据,一致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年轻人近视率从约20%~40%缓慢增加到了70%~90%。



论文提示,由于收集方式和划分标准等原因,

图表数据并不是特别准确,但仍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同样,在欧洲种族的人群中,推测二次大战以前,人口的近视率很低,二战后近视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欧洲种族的数据较少)

广州的近视率开始增长的时间点,似乎比台湾、新加坡、香港和韩国晚20年。推测是由于广州在1976年后大众的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



来自广州地区的采样数据

最近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es)预测到2050年前,近半数的世界人口将患上近视,10%将患上高度近视。

由于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预防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成为了国际的公共健康要务。




近视、近视流行的相关原因分析

解释现象



为何从上个世纪开始,近视逐渐在很多教育发达的国家流行,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


基因?遗传?种族?


基因是个体近视的原因之一,但基因不是上个世纪近视率大幅增加的原因。

我们从近视流行的角度分析:

  • 基因随时间的变化?在最近一百年,近视在东亚和东南亚的迅速流行。而基因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遗传中发生如此大的改变。且在亚洲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近视率一直都很低。科学界公认近视流行的原因并不是基因改变

  • 种族之间的基因差异?在人类各种族之间基因总体相似度很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没有发现疑似近视相关的基因,在在东亚人口和欧洲人口之间的显著差异。很多疑似种族带来的差异,其实是由于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的不同所致。

我们再从个体近视的角度分析:

  • 对于个体来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

  • 一些人由于基因,近视风险会更高。但后天是否患上近视,近视程度如何,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 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普通近视和高度近视相关的基因,更多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


教育?


教育和近视率的有恒定的强因果关联性。对于世界各大种族的研究数据几乎都支持这个结论,并未有与之相违背者。

在教育水平低的地区,近视率一直都很低;近视率随着教育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西方教育体系和现代东亚教育体系之间的近视率差异是最为明显的。(如下图)



教育压力开始的,竞争压力大的教育体系中(现代东亚的教育体系),近视流行度高。这些教育体系中,家庭作业的负担也较重。家长还会利用课外时间补习来促进孩子的成绩提高。

教育压力是近视流行的重要原因。

为何教育压力会增加近视率?          

近距离工作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近距离工作会导致近视?有两个假说。

Nearpoint Stress Model

  • 是一个比较早的假说,现在认为它并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 学说认为,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光学系统,原本是可完美观看20英尺(即六米多)的距离。现代的大量近距离工作给眼睛的调焦体系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眼睛聚焦通过两个动作,如下图,晶状体调节(Accommodation)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当晶状体调节无法做到视物清晰,就会进行双眼球会聚调节。但如果双眼球会聚过度,就会变成内隐斜视,造成看物重影。我们的光学系统为了避免这个斜视的状况,就加长眼轴来达到平衡(视物清晰)。但是眼轴变长后,这个光学系统仍旧会遇到不平衡的混乱状态,所以近视仍然会持续加深。



观看远物和近物时眼睛系统的调节

Peripheral Defocus Theory(外周离焦学说)

这个学说是目前最被看好的。

在传统的眼科常识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图:




所以近视眼镜辅助眼球实现了完美的聚焦?非也。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视网膜的中心,也要关注它的周边(注意下图的上下两条光线)。虽然经过矫正,光线在视网膜中心正确聚焦,但是在中心的周围,光线仍旧没有实现正确聚焦,它的焦点在视网膜后面。这正是所谓的外周离焦



外周离焦正是近视不断加深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视网膜周边的光线焦点在视网膜后面,为了看清物体,我们的身体机制会让眼轴继续变长。但是眼轴一旦变长,使用现有的眼镜,光线又无法在视网膜中心正确聚焦了,如此恶性循环。

下面章节提到的两种用于控制近视发展的隐形眼镜,不像传统眼镜那样单焦点。它的结构呈环状,从中心到外侧折射率不同。即使在视网膜周边,光线的焦点也不会落在视网膜之后——以此来减缓近视的加深。




另外,教育的压力也会导致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从而增加近视率,如下面一节所述。


户外活动时间


来自随机临床实验的证据显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减少近视的发生,两者是因果关系。

大量的研究数据一致证明,在户外玩耍时间更多的儿童,近视的概率更低。两篇在西方国家的研究论文显示,学校时间之外每天2小时的户外时间,可消除近距离学习所增加的近视风险,以及近视的父母所带来的遗传风险。

但是,近视的流行近年来少年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总体变化,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未有系统性的证据。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过去的几十年间,儿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室内活动越来越多,室外活动越来越少。

在东亚东南亚和亚裔儿童中,低幼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少。这似乎是他们高近视率的关键原因,但是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更多准确的数据。根据现有的研究,6-7岁左右儿童每周校外户外活动时间数据如下:

  • 在悉尼的欧洲血统的孩子超过21小时,而东亚血统的孩子不到14小时。

  • 在新加坡长大的中国儿童只有3小时。

  • 加拿大的中国儿童只有6小时,而欧洲血统的加拿大儿童平均10.5小时。

  • 广州地区的中国儿童平均只有5小时,汕头6小时。

另外,在悉尼的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一直很多,随着年龄增长略有下降,而在新加坡12岁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到每周21小时(与小时候形成鲜明反差)。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为儿童提供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促进视力保护。——《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从低幼开始预防眼轴多度增长,预防近视,极为重要!国家的标准如果真的能落实到位很给力!

幼儿园:“我的最高工作标准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提到“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时间”,所以我把仅有的1小时户外活动全部转移到地下室没问题,《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写的啥我没看见,领导没有要求我遵守这个规定啊。


为何户外活动可预防近视?              

阳光可诱发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它是一种帮助感光细胞响应光刺激的神经传递素。对动物的研究发现,当眼睛的视网膜多巴胺水平下降时,眼睛就会进入眼轴增长的周期。眼轴越长,眼睛近视程度就越厉害。

阳光中紫外线的接触,以及户外的体育运动,则与近视预防无关。在户外玩耍的时候,在强光下佩戴墨镜防止紫外线伤害也是有必要的。


预防近视需要多少阳光?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还未能有一个成熟的建议。

一项来自Dr. Ian Morgan基于中国的阳光教室的背景所做的研究,推荐孩子每天在10,000流明以上的环境中呆3个小时以上,以预防近视。

什么是10,000流明?大约相当于晴天的树荫下,或者阴天的流明值。

而一个常规的室内教室的流明值只有500。

所以一个常规的亮灯的地面教室,和室外的流明差别是巨大的,更不用提半地下室或地下室了。幼儿园的院长,大约觉得只要不是暗得看不清的环境,都可以称作光照良好,可见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素养何其重要!!!


户外活动能否减缓近视加深?        

多数研究显示,近视的加深与户外活动时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但是有一个2014年发表的,跟踪研究对象长达23年的研究显示,更多的户外活动可以减慢近视的加深。

为何结论不一致?主要因为这方面的数据过于匮乏。

所以这个问题还未有定论。

一项在1000个澳大利亚19~22岁年轻人中的研究显示,近视患者比正常视力的人更容易受到阳光中UV的伤害。近视患者可能更需要注意配戴墨镜防止紫外线伤害。


后天高度近视的成因


随着近视人数的增加,患近视的年龄下降,近视度数在稳定之前,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逐渐加深。

假设一个孩子在6岁开始近视(当时-1.0D),那么按照平均的近视加深速度,他会在12岁左右超过高度近视的阈值(-6.0D)。

如果孩子在12岁以后近视,那么患上高度近视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开始患近视时的年龄 与 该年龄近视增加的度数(D)的关系

数据采集自中国和新加坡地区6-16岁的儿童

这意味着应该在小学、甚至 幼儿园 阶段,就开始预防近视!而在高中阶段预防近视,则相对没那么重要。

需要区别先天性(遗传的)高度近视和后天的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与先天性高度近视有一定关联性,但与后天性的高度近视的关联性还未有定论。但随着年龄和近视度数的增加,病理性近视会更加严重。

建立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并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在学校配合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后,及时更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电子设备导致近视?


目前研究并没有发现,比起看书等其它近距离工作,电子设备的使用会更容易导致近视。

电子设备只是可能更容易引起视疲劳,诱发如干眼症等。且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视疲劳和近视有关系。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电子设备不是洪水猛兽,至少没有证据表明它特别容易引起近视。不管是电子设备还是纸质图书,提供优质的内容给孩子是最重要的。如电子游戏等让人沉迷的低质量的内容自然是不要接触的。我们需要注意电子屏幕引起的视疲劳的不适。


东亚和东南亚发达国家的高压力的教育体系,以及剥夺孩子户外活动时间的生活方式,是近视流行的可信原因。


预防近视和延缓近视发展的方法

寻求解决


教育体制改革


东亚、东南亚的教育体制,和西方的教育体制,基础教育的参与率都和完成率都很高。

但是,东亚、东南亚的教育体制,很早就引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的是目的性强的学习,而非探索新的学习(剥夺创造性思维)。有大量的家庭作业,有很多的校外课程和学习,这些都很可能剥夺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

从改变教育体制着手,有望降低近视率。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各种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去除低龄孩子的竞争压力,是否仍需更深入的改革?仅仅在一个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到,必然不会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务之急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最直接的近视预防方式,是增加孩子在校时候的户外活动时间。

这个策略目前正在台湾实施,目标是使孩子在校时,每天有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初步的成效预示了乐观的前景。而新加坡并没有在学校强制实施策略,却把增加户外活动的任务交给家长,目前新加坡并没有值得公开的成效。

除了保证孩子在课间休息时间到教室外活动,一些学校也尝试在进行一些户外课程,以增加孩子的总户外活动时间。

在中国的个别地区,进行了阳光教室的实验,教室的墙壁和屋顶都是玻璃的,在这样的教室上课,即不牺牲课堂时间,也保证充足的阳光刺激。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和教师要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每天一小时的目标是否太低?且最终落实的时候又能有多少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加起来可能也有1小时,那么学校的教育策略是不是都不用做什么改变?会不会仍旧将室内体育活动当做户外活动,忽略了“户外”两字?

而在中国一些地区,一些季节,户外活动还会被严重的空气污染所阻挡,可谓悲哀。


药理和光学的干预


这一节是针对已经患上近视的儿童。

减缓近视加深措施中,目前最有效的最成熟的方法有两种:

1、0.01%浓度阿品托滴眼液。目前两年使用是安全的,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还有待考证。遗憾的是国内目前没有正式上市的产品,也就是说药店医院都买不到,据说可以想办法购买台湾的产品。

2、角膜塑形镜,常被称为OK镜。采用的是外周离焦(peripheral defocus)的原理来控制近视发展。晚上睡觉时佩戴,醒来后摘除。白天非常轻松完全不影响体育运动,甚至游泳也没问题。佩戴时需要家长清洁、卫生、规范的操作,需要孩子配合,以避免感染。经研究它大约能减缓近视发展50%~90%。是目前国内孩子能够采用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减缓近视的效果上,研究还不够充分的方法:

1、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同样采用的是外周离焦(peripheral defocus)的原理来控制近视发展。和角膜塑形镜相比,它是软的,更舒适,但是它需要白天佩戴晚上摘除,且控制近视效果可能不如角膜塑形镜。经研究它大约能减缓近视发展50%。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结构示意图

2、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缓近视加深。虽然效果还未充分研究,但是由于这方法天然安全,免费,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所以大家还是尽可能多让孩子户外运动。

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证实其效果的方法:

眼保健操!这真的是绝对的中国特色,按摩穴位!《Nature》在201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对201位学生2年的跟踪,并未发现眼保健操对于预防近视和减缓近视发展的作用。由于学生数量较少,且很多学生做眼保健操不规范,如果需要进一步证实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实验。

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教师要督促学生读书写字时身体坐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按摩一下无妨。


学校主导的预防


通过学校统一的措施来确保预防近视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 定期监控孩子视力,如发现屈光不正,提示其及时找医生进行干预。

  • 每年一次,进行散瞳屈光度数检查,可以看出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否足够(不是等到近视才开始重视,而是在发现孩子远视储备不够的时候就要开始重视了,远视储备不足,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近视),简单的视力表检查太不准确,也看不出远视储备够不够。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屈光度数的检查数据比视力表更靠谱。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体可穿戴设备,来检测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等生活习惯,获得更多可用于研究近视发展的可行数据。传统的问卷调查形式,数据过于粗糙,也容易弄虚作假。


预防近视的营养品?


没有任何食物能够预防或治疗近视。

但是有一些食物能够预防和改善视疲劳。视疲劳和近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其关联性。

减少视疲劳的食物:通过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微量元素,如Omega 3,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硒,维生素A、C、D、E,锌等。其中维生素A有助于预防干眼症。

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以上确切的说是改善视疲劳的方法。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 网校系统开发